? ? ? ? 數據顯示,中國2012年前三季進出口總額28424.7億美元,同比增6.2%。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放緩,其中紡織品、服裝、家具、鞋類、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7%,低于整體出口增速0.4個百分點。“兩高一資”產品出口繼續下降,煤和成品油出口量分別下降38.6%和9.8%。數據表明,附加值相對較高的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穩步提高,出口商品結構繼續優化。
后“中國制造”時代的尷尬
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時任中共領導人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核心理論,“貓論”、“摸論”、“富論”等生動又實在的言語在中共各級領導、各地老百姓間深入人心,其主旨即只要創造GDP即是王道。
2000年以后,這種經濟增長方式也質疑不斷,“綠色GDP”、“幸福指數”、“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等言論反復被官員和人們所提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確實帶來了巨大效益,但這種權益之計長期運用,也帶來諸如春運、占用耕地、農村空心化、留守兒童等不計其數的社會頑疾。并且,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卻并沒讓絕大多數同樣為社會付出艱辛的農民工致富,并導致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越來越大。況且,先富起來的地區和人所創造的GDP為供應鏈的末端與低端,僅占整個供應鏈價值的20%。中國制造多無核心技術,市場為買家和國外政策牽絆,難以持續發展。
? ? ? ? 另外,這個世界也已不允許中國繼續粗放型增長,美國與歐盟對中國各領域出口的反傾銷政策、人民幣持續升值、全球經濟蕭條、勞動力不斷上漲等因素也讓代工產業、低端產品的出口舉步維艱。近幾年,陸續有“東莞3600家玩具廠已倒閉了1800家,溫州20%皮鞋廠停產”等傳聞。盡管某些傳言有夸大成分,但也從側面反應出中國出口企業日子不好過的事實。
國際重工領域的中國身影
微利潤產品大量出口帶來的經濟利益吹彈即破,但也有少數居安思危的企業在摸索中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并在其領域占得一席之地。在近幾年經濟蕭條的大背景下,這類企業的發展勢頭可謂“不正常”。比如四川省盡管今年進出口發展可喜可賀,2012年1-10月進出口總值達480億美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但很大部分是富士康、英特爾等坐落于成都市高新綜合保稅區的外資出口大戶貢獻。
而四川省有一個面積倒數第二、僅轄六個區市縣、人口僅380萬的地級市德陽,在沒有富士康、英特爾的前提下,卻成為四川省第三個GDP破千億,2012年前三季度進出口額同比增長55.5%,達23億美元,連續六年排名全省第二的地區。德陽市取得較好的出口成績,主要原因是該市為三線建設時期我國的重型裝備制造基地,市內有以東方電氣、中國二重為代表的大型重工企業。
此外,下轄的縣級市廣漢以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石油機械設備制造業也發展的有聲有色,2011年以該產業為龍頭所帶動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 11.45億美元,占當年德陽市進出口總額三分之一以上,在全省縣級市排名第一。另外,石油機械設備行業所帶來的供應鏈也使廣漢民營經濟十分活躍,其民營和股份制經濟就占到全市經濟總量的96%以上。
重工行業一直都是個高附加值產業,很重要的一方面則體現在其不需要像消費品那樣需要以量取勝。比如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旗下的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年產值達10個億,但記者了解到這家企業每年僅生產10套左右的近海風電機組,一套機組就價值1個億。記者通過瀏覽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的官網也發現,宏華集團從2012年8月份簽署的三份銷售協議,銷售額分別為2200萬美元、2億港元和1.63億港元,換算為人民幣金額均上億。這是皮鞋、紡織品的生產廠商難以想象的。
當然,近幾年由于全球經濟蕭條,重工行業也多多少少遭受影響,但由于其附加值遠高于消費品,加之銷售額大使得利潤絕對值也大,所帶來的沖擊比消費品行業要小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重工行業的利潤高不少。按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在其官網上公布的財務報表可看出,宏華集團2011年實現營收34.85億元人民幣,毛利達9.7億,毛利率達27.3%。在經濟蕭條的大背景下,宏華集團扣除利息與稅收的凈利率為4.2%,該比率在行業整體較好的2007年為 18.4%。這樣的利潤對于消費品企業也是遙不可及的,在外貿形勢較好的幾年前,我國許多皮鞋出口商就已主要靠出口退稅掙錢,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利潤。
另外,重工行業也不過分依賴人工進行密集生產。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在業務涉及全球,并在美國、阿聯酋、埃及、巴基斯坦、印度等多個國家建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但該企業的產業工人僅不足500名。記者通過實地到訪,發現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廠房十分樸素,規模并不大,尚不及規模大一些的制衣廠。由此,重工行業給員工的薪水與福利則更多。據記者了解,成都另一家外資石化設備配件廠,產業工人的薪水就在5000元以上,且五保一險完善,加班工資另計。市場與技術人員的收入比之更高,豐厚程度可見一斑。
中西部或為高附加值產品沃土
我們了解到,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這樣一個并無太多傳統制造業,主要依托于農業發展的川東高山丘陵地區,就有一家名為四川川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原集體所有制企業,通過自身一定基礎,在改制之后成為中國本土最先進、最著名的車用橡膠管生產企業。該企業最初的發展則是由于所在地大竹縣距摩托車產量占中國總量二分之一的重慶市僅一個多小時車程,由此近水樓臺地為嘉陵、建設等軍轉民廠家供貨。
事實上,嘉陵集團所屬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在四川省成都市下轄有相關產品的制造企業。但距達州市相關知情人介紹,川環科技始終堅持“科技興企”的產品創新理念,積極與清華大學、四川大學的高分子材料專業專家深度合作,利用這兩所高等院校強大的高分子材料研發能力,研發高性能的產品。現在,川環科技已與兩所院校合作成立了塑膠管產品的研發平臺。川環科技的產品因此在質量方面已遠超國內同類企業,其競爭對手僅為該行業的外資巨頭。
產品的提升同時帶動其市場份額的增加。據相關人士透露,川環產品在長安汽車中所占的份額已達60%以上。除此之外,其產品還獲得菲亞特、沃爾沃等國際汽車企業的親睞,且菲亞特除了中國工廠,其國外工廠也在拿川環的貨。據川環科技官網介紹,現川環科技已進入福特、法雷奧、菲亞特、百力通、致揚國際、比亞喬等集團的國際采購體系。由此帶動“川環品牌”直接出口或通過轉口貿易的方式進入美國、日本、印度等國際市場。
科技含量的增加使產品逐步走向高端市場,其產品利潤的增加可以預見。目前,四川川環科技有限公司已被大竹縣列為該縣骨干企業,PVC彈性體輸油管已成為當地支柱產業。像大竹縣這樣一個無太多工業基礎的縣級地區,僅僅由于屬四川省規劃的環渝經濟區內的一丁點地理優勢,一家曾經的集體所有制則可如此發展壯大,研發出高附加值的“中國制造”,足見中西部區域還有多少機會讓“中國制造”華麗轉身。